一、专业介绍
本微专业立足老龄化社会背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以“医养结合、技管并重”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医学护理、健康管理、智能技术与服务运营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既掌握现代康养照护核心技术,又精通养老服务体系运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聚焦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双提升,通过模块化课程构建系统知识框架,搭配项目化实训强化岗位适配技能,助力学生全面具备老年照护、康复管理、智慧养老等领域的综合胜任力。本专业将企业真实岗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为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成长路径,旨在为康养集团定向储备兼具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的优质人才,为学生未来进入康养行业核心岗位、实现职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坚持“需求导向、能力本位、产教融合”的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康养照护理论知识、突出技术实操能力、良好职业素养与创新管理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一)知识目标
掌握老年生理、心理特征及常见慢性病照护基础知识;熟悉国家老龄政策法规、养老服务体系与行业标准规范;了解智慧养老、健康管理等新兴技术在康养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理解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服务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开展老年健康评估、失能失智照护、康复理疗等核心技术操作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健康监测、数据管理与远程照护服务;具备养老项目策划、适老化环境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初步能力;能够结合虚拟仿真、物联网等智能技术,设计与优化康养服务流程;具备跨学科协作、应急处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三)素质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照护理念,践行人文关怀与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具有持续学习、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理解并响应不同群体的康养需求。
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将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创新、有温度”的康养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
面向对象:全校本专科在校学生、附属医院及社会人员等;
招生人数:30人;
基本条件:无纪律处分记录,对康养照护行业有浓厚兴趣。
四、学制
实行1-2学期弹性学制
五、授课方式
1.线上线下融合教学(MOOC平台+虚拟仿真实训);
2.案例驱动+双导师制(校企联合指导);
3.项目实训+场景化实操(社区调研、智慧养老产品设计等)。
六、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本校学生在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6学分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学校颁发微专业证书。
七、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 网络报名
9月18日—9月30日;
注:每位学生限报一个微专业,且报名期间系统只允许提交一次。

第二阶段 面试、录取及缴纳课程费用
10月10日,拟录取学生到医学部3楼会议室参加面试;
10月20日,统一公布校内学生录取名单,已录取的学生登录学校交费系统交纳课程费用,具体安排请以届时通知为准。
第三阶段 开课:
2025年11月10日—2026年7月1日,由医学部组织授课。
八、微专业课程费用
微专业课程费按学分收取,240/学分,总费用1440元(具体以学校通知为准)。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十、咨询方式 (留微专业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13949103156(手机/微信)
地址: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部

十一、微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1:康养照护技术实务
本课程涵盖老年生理心理特征评估、慢性病照护技术、康复理疗基础等内容,通过模拟实训强化失能失智照护技能。授课方式为“线上理论+线下实操”,无需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2:康养项目管理与创新
重点讲授养老机构运营管理、适老化环境设计、服务质量标准化等管理实践内容,结合企业案例与项目设计,培养“技术+管理”双元能力。
课程名称3:康养照护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训
通过国内外典型照护案例解析和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提升学生应对复杂照护场景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