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应邀到我校医学部开展学术指导交流。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教授会见了李院士。杨校长对李院士的莅校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科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加强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达成共识。郑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张开翔教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张留记博士和屈凌波教授、魏艳教授、于春霞教授、张守仁教授等参加交流。医学部、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的部分学术科研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在附属医院和校本部的指导交流会。交流会由李喜强主持。



17日上午,李院士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附属医院。魏艳教授向李院士介绍了医学部、附属医院总体情况,以及医院优势学科、特色临床专科、差异化发展路径等建设思路和动态。李院士聚焦生物分析化学前沿,展示了其团队创新发展的多种新型核磁共振显影成像技术,展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度关联。他希望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就像给细胞安装北斗导航,实时追踪肿瘤靶向治疗的分子轨迹,为外科手术提供高精度、易操作、更经济的精准解决方案,实现手术导航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肿瘤内科苏静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孟苗苗副主任医师、医学检验科李璐璐副主任检验师等青年骨干,围绕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等话题与李院士交流。



17日下午,李院士聚焦科研创新与方向规划,对医学部和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学科科研骨干青年教师精准指导。翟云云博士、韩双雪博士、张靖芳博士、张燕华博士、胡彬彬博士、陈林博士等依次汇报了当前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未来研究方向及遇到的瓶颈。李院士认真记录每一位博士的汇报内容,针对前期研究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点与可行性进行逐一精准点评,既肯定了研究中的亮点,也指出了需进一步改进、优化完善之处,同时从学科交叉、技术突破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方向规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李院士聚焦学科前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青年教师启迪学科交叉融合思路,从创新思路、实验设计、试验方法、工具创新、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给予详细指导,还引荐了其课题团队成员扶持,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指导交流中,李院士多次强调“学科交叉”和“读最好的学术文章”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反复研读一定数量的顶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献,并跟同组同事分享,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献中自己不懂的东西要记下来,用“钉钉子”精神去思考;“问题驱动”,要具备科学家思维、创新思维,不断提升研究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要勇于突破自我,开辟全新的技术路径,学会使用高效的、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参会骨干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会收获颇丰,将把院士的指导意见融入后续科研工作,重视文献学习与交流,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