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认知,拓宽科研思路,提升学部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医学部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李景虹院士指导,正式启动"顶刊文献阅读分享会"系列活动。首期分享会于3月18日在医学部四楼会议室举行,吸引了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


本次分享会以"近红外化学发光治疗学"(Near-infrared Chemiluminescent Theranostics)为主题,由信建豪教授担任主讲。该论文由南洋理工大学Kanyi Pu教授团队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系统梳理了近红外化学发光诊疗探针(NCTPs)的分子设计策略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突破性应用。信建豪教授结合论文内容深度解析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近红外化学发光技术通过消除实时光激发,显著降低组织自体荧光干扰,实现深层组织高信噪比成像。论文重点介绍了三大分子设计策略:单发光体设计:通过修饰鲁米诺、松本1,2-二氧环丁烷等传统发光体,直接实现近红外发光;双发光体能量转移设计:将化学发光体与近红外荧光团共价连接,通过分子内能量转移延长发射波长;可激活探针设计:利用生物标志物(如ROS、酶类)响应性基团调控探针活性,实现精准诊疗一体化。应用场景包括癌症诊疗、炎症监测、神经毒性评估和免疫成像。

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互动研讨"模式,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参会青年教师围绕近红外化学发光探针的设计与应用及与自身科研工作的结合展开深入探讨。党委医学工作部部长李喜强表示,此类活动有效搭建了跨学科对话平台,通过顶刊文献的深度解构助力科研人员把握领域发展脉络,激发原创性研究灵感,这样的活动要形成常态化机制,还要陆续扩大科研交流的范围,让更多的行业精英和科研人员共享盛宴。李丽妍博士/教授表示,分享会很有意义,平时的研究都是闭门在实验室做,通过不同专业学者面对面交流,已经碰撞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小火花”了。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医学部在创新科研培育模式上迈出新一步。未来学部将持续营造"顶天立地"的学术生态,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又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部注入新动能。